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8月, 2015的文章

電容

夠 Man 就自己換電容,電容詳細介紹、實戰教學看過來 科技  ·  R.F.  · 發表於 2012-06-15 13:40 · ·   檢舉 現在的板卡產品除了主打功能特色,也會在產品用料下功夫,像是較易壞的被動元件—電容,從剛開始的電解電容,換成現在的固態電容,更高階的主機板甚至已經換到了導電性高分子電容。筆者是手賤一族,看到爛電容很想把它換掉,接下來就跟筆者一起土砲,把更好的電容換上去。 快速目錄: 電容簡介 準備工具 換裝DIP 換裝SMD 作戰目標 在一個熬夜截稿的夜晚,回家竟發現EeePC開始花屏當機,拆開一看發現好多地方沒上電容,在死馬當活馬醫的信念下,筆者展開換電容的任務。 溫馨提醒:此次實作會牽涉到高溫環境,除了會造成電子元件損壞外,亦可能導致操作者受傷。筆者鄭重提醒大家小心操作,工作範圍裡不要有易燃物品。 電容是什麼 電容主要是負責儲存電能,就像是電的水庫一般,雨季時先儲存水資源,旱季時再釋放出水。同時電路上的電壓變化若超過預定容許值時會造成產品運作不正常,此時也可加入電容,過濾線路中不必要的雜訊,讓產品運作時可靠度更高。 電容有幾種 ▲電解電容,DIP封裝 只要是電子材料行就一定會有賣,如果要買到日製的產品就得去比較大的店家詢問,想買音響專用電容的讀者可到光華附近八德路上的音響店找。價格由高到低分別為音響電容>日製電容>台製電容。台製電容大概在10元以下,日製約在10~20元,音響電容就很貴了,有時一顆即可高達上百元。 鋁質電解電容可說是應用最廣的電容了,幾乎所有的電子產品拆開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,外型通常是金屬殼加上收縮膜,上面會印上廠牌、耐壓、容值、正負極方向。由於製造門檻低,價格也低,適合應用在滑鼠鍵盤等負載不大的產品上。也因為耐高壓的特性,會應用在電源處理的電路上。可惜的是正負極中填充的介電材料包含水,不耐高溫,為避免水蒸發時的高壓導致電容爆炸,最上端的金屬殼會壓上紋路,在內部壓力到達一定程度時會從此處裂開洩壓,也就是爆漿電容的由來。另一個隱憂是由於含水的緣故,會跟正負極上的材料發生化學反應,久而久之內部形成短路,導致電容的功能喪失。 ▲固態電容,DIP及SMD封裝 固態電容放在高頻電路中的效果會比電解電容來的好,在長期高熱環境中的可靠性

USB線好壞

為何我的行動裝置充電慢, 充不飽? 分享:             行動裝置越來越普及, 最大的夢靨之一就是「沒電了! 」 .  由於坊間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使用時都相當耗電, 通常必須使用 1A 以上電流充電. 不幸的是經常發生明明使用輸出電流大的 USB 充電裝置(旅充/車充/ USB 傳輸線)或行動電源, 結果手機、平板電腦充電還是很慢, 甚至入不敷出, 總是充不飽? 除了是與供電的充電裝置本身輸出電流大小規格有關外,  USB 充電線更是關鍵要素. 以下針對這個議題, 以版主對於充電裝置有限的知識, 提供一些觀點, 幫大家解惑.(若有誤謬之處, 煩請不吝指正)     1. 行動裝置對充電電流容量的辨別(認識 USB 充電規範) 充電電流大小通常是由行動裝置 ( 手機或平板 ) 決定的 ,  但行動裝置要如何辦別不同來源的充電電流容量呢 ? 在充電類型方面,一共有三種定義:標準下行埠 (Standard Downstream Port , SDP) 、充電下行埠 (Charging Downstream Port , CDP) 及專用充電埠 (Dedicated Charging Port , DCP) 。 USB 充電規範中 ,  一般 分成兩種 ~ 標準 USB 電流 ( 輸出電流 500mA 以下,  SDP ) 及 AC 充電 (USB AC charging Mode,  常見輸出電流種類有 500mA, 1000mA, 2000mA).  由於一般的 USB 2.0 端子具有 4 個腳位,分別為負責傳輸資料的 D+ 、 D- 、供應電源的 5V 及 GND. Micro USB 端子則具有 5 個腳位 USB OTG 線材,多了 1 股定義為 ID 的未包覆裸線 .     Android 行動裝置通常是透過 D+ 、 D- 腳位導通狀態,來做為充電模式判斷依據。若 D+ 與 D- 短路 ,  行動裝置就會判定為得以 AC 模式進行快速充電。 Apple 、 Moto 、 Samsung 平板電腦則是在裝置與線材端的特定訊號腳位,加入分壓電阻器用以識別裝置類型。        當連接到電源周邊裝置時,行動裝置擷取到指定的電壓資訊,才會啟用 AC 充電模式。為了克服這個